蘋果禁衛軍-We still have a lot to cover 新2013 MacBook Pro / Mac Pro / iPad air , iPad mini 採購建議及蘋果往後戰略趨勢分析。


NewImage
這次令人不意外的是預期中的商品發表了。
只是沒有辦法猜到名字,iPad Air ,當然還有意外的驚喜是Retina的 iPad mini 的問世。
這邊僅就我的關注的角度下筆,其他未提及的部分及細節, 請自行參考其他更優質的新聞網站之詳盡報導。
首先我先用條列式的把本次重要的點寫出來讓各位先大致看一下:
======================
1.2013年的MacBook Pro 系列硬體更新。
2.Mac Pro 維持頂級上流規格重新定義高級工作電腦。
3.Mavericks 提供免費升級、發表會後的新機種皆可以免費升級iLife及iWork.這部分我會討論非常多的觀點,蘋果雖然一句話都沒說卻是全場最重要的戰略企圖。其實是本場最大的Cover....
4.iPad Air及iPad mini retina推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們首先來談下蘋果未來趨勢以及戰略:

關於2013年的MacBook Pro: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3 10 23 21 45 10
基本上是重要的是著眼在retina的支援,除了舊款的MacBook Pro十三吋外。其餘的全面升級到retina中,也確立了視網膜將從高階的領域下放到民間了。而去DVD化似乎不是新聞,DVD是App及網路雲端時代後的古董級人物。

而似乎扁平化設計不僅僅從UI開始,甚至連產品線也逐漸的扁平了。例如13吋的MacBook Pro體積與13吋的MacBook Air相比規格已經沒有太明顯的鴻溝。

如果現在有人要問我現在要買哪一台?除非有長時間電量的需求,要不然我這次很有可能會建議是購買13吋的MacBook Pro,因為實在太難拒絕小小體積大大威力的誘惑了。
關於Mac Pro: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3 10 23 21 45 56
Mac Pro本來就是一個高階的機種,他在硬體上面創造了有別於工作站不同的等級。因為工作站大部分體積都很巨大,而屬Mac Pro是最小的機種。

Mac Pro的售價跟之前的定價差不多,都是在九萬多以上到十多萬元,並沒有因為造型特殊而變得比較貴或是比較便宜。

因為專業幾種使用的情況對於錢敏感度較低,而是能夠用Mac Pro能夠創造多少產值比較重要些。

關於免費下載iWork跟iLife: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3 10 23 3 58 30
各位一定覺得好奇,就是為什麼這新的版本更新為什麼是免費?就算賣錢也絕對會大賣的!為什麼不賣要用免費下載的方式呢?

有人認為作業系統免費是因為蘋果現金流很多不削賺這小錢,不過我不覺蘋果會跟錢過不去。

因為APP Store 的0.99元的三成都在賺了,蘋果絕對不是因為錢太小就不賺,而是投資在免費後的利益將會更大。

蘋果在桌上型作業系統上面,十多年來一直都是被PC打趴的情況,換言之,蘋果在桌上型電腦市場其實是失敗的。

但從2007年過後,蘋果開始風水輪流轉,蘋果反過來他手持市場例如iPad 、iPhone的獲得極大的成功

然而桌上型電腦、筆記型電腦也就是OS X 系統目前的市占仍然處於一個打趴的狀態。

蘋果要使用者免費更新的目的,除了讓平板與桌機使用者的經驗統一,另外一個策略上的考量就是商用文書市場的策略佈局。

說到商用市場,就一定要提到本次所提到的iWork了。iWork更不用說是蘋果界當中最重要的基礎商用軟體。
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3 10 23 21 33 05

我在去年年底就寫過一篇文章「iWork ’14!?」、2011的「從6月6號即將舉辦的WWDC談起」都有提到iOS與Mac OS X的同步一直處在不甚好用的囧境。

所以iWork 09年版本後到到2013年之間只有一些細微的更新,目的就是為了要讓iOS的iWork能夠跟得上腳步。

因為iWork所擔負的任務不是只有桌上型的office,還有網路文書處理系統霸主的Google document.

我再強調一遍,微軟的Office在桌上型系統幾乎是不可動搖的一方梟雄,可是就連這梟雄在網路整合性也只能說普通。

另外一個問鼎中原的是Google大神,在網路的雲端文書處理中可能是最成功的,然而不見得就會在桌上型電腦、網路雲端及Android及iOS上頭的整合效率就保證是最佳整合者。

簡單來說,蘋果、微軟、谷歌這三個雄霸一方的陣營都有其優缺點。

而現在新戰場的平板也達到了相對飽和的狀態,平板也將不再是只拿來打打Candy Crush、憤怒鳥的電動玩具了、上網本了。

該是時候在商業及工作領域對決并分出勝負時間了。

蘋果的iWork雲端建置時間其實不算晚,不過都是一直Beta版,也放了好幾年...基本上雲端iWork盡是無法使用的東西。苦苦趕不上Gogle Document的影響力。

而iOS版本的iWork跟Mac版的iWork同樣整合性非常之差,雖然iOS逐年改版iWork後越來越好,不過仍然只能稱得上堪用,不能說是好用。

今年2013年的iPhone 5S、iPad Air iPad mini等都將硬直拉到強調是使用64位元的CPU便可看出整合的端倪,或許就是要讓桌面Mac OS X的iWork跟iOS版的系統狀況趨於一致。

假設蘋果iOS 與 Mac OS X 10.9的作業系統的操作習慣以及資料同步趨於一致的話,那是多麼恐怖的力量?

加上雲端iWork的管理及協同作業的部分,且雲端也可以同步不間斷地修改檔案,等於是宣告的蘋果整合三大平台(桌上型、平板、雲端)幾乎底定。

目前蘋果不需要多做什麼,只要幫助使用者對於iWork的商業文書處理的依賴增加,就像當年微軟靠著作業系統內建IE就輕易的擊潰Netscape一樣,免費、簡單的威力不可小看。

尤其是在商場上,若形成一定要使用iWork的iPad來瀏覽資料的大老闆們越來越多時,勢必造成一股得要跟著更換MAC OS系統或是最起碼得要用雲端iWork來做文書溝通時,蘋果就會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勝利。
但是要達到上述的境界就得要達到下面前提條件
1.Mac 10.9 Mavericks 升級率上昇;(因為微軟WIN 8普及失敗、谷歌也沒有成功的整合)
2.商業文書軟體的iWork能夠全面普及於全部的Mac 上頭以及iDevice
3.Windows的使用者雖然沒有iWork可以使用,但是PC的用戶均可以在網路上的iWork上面瀏覽以及編輯。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3 10 24 10 20 46
(Eddy你穿這樣,是要去公園打太極嗎?XD)

這將是蘋果再反攻回去桌上型電腦復仇記序曲!

假設未來的PC商用文書 Office市場受到了iWork嚴重的擠壓之後,雲端交換的文件類型由Google Doucument轉向到Apple iWork的話,加上優於微軟、谷歌這兩家的使用者介面以及文書美感的話,不得不說這「免費下載」的潛力是非常驚人。

不要以為現在的Office沒有辦法擊倒,因為現在的你一定也正在下載iWork中...。

這就是為什麼蘋果要宣告OS X 10.9 Mavericks 及iWork免費的最重戰略意義。

關於iPad Air 及 iPad mini retina:
iPad mini跟iPad Air除了外觀上的不同之外,基本上規格是一模一樣的。
iPad Air的名稱果然名符其實的減輕許多重量。
而iPad Air的厚度跟iPad mini retina的厚度是一樣的,這顯示蘋果目前的面板技術已經相當成熟。
無論是省電還是輕薄程度都有很大的進步。
而開發iPad的開發商更輕易的可以整合iPad Air跟iPad mini,也減少開發上測試的困擾。

而MacBook Pro全面視網膜化、iPad mini的視網膜螢幕推出,也間接宣告MacBook Air在2014年的時候搭載視網膜螢幕的機會倍增,iPad mini代表著類似MacBook Air的類型,而原本就不見得一定得要搭載視網膜螢幕的卻驚喜的推出,表示不僅僅在技術上、耗電量方面都會有所突破,明年2014的MacBook Air的確令人期待。

因為規格幾乎一樣,跟MacBook Air呈現尺寸不同,規格相同的狀況。UI的扁平化落實到規格製定上頭。
iPad Air跟iPad mini這兩台的硬體上的差距不大,甚至128GB的iPad mini retina也不保留的推出,這點讓我非常意外,以前從2013年的MacBook Air開始讓我滿足小小的體積就可以擁有足夠的威力。

已經不止是簡化生產線的方法了,或許更可以視為Tim Cook對於扁平化的產品經營技巧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<採購建議>:
<iPad Air與iPad mini retina>
舊款的iPad及iPad mini若沒有太嚴重的購買資金上的壓力,請直接提升到新款的iPad Air 及 iPad mini retina
因為這次升級其實非常的大,尤其是原本規格定位總是遜於iPad的iPad mini升級的程度令人非常經驚豔。
這跟原本11吋的MacBook Air與13吋的MacBook Air在規格上面略有差異
而2013年的MacBook Air 13吋與11吋的規格卻幾乎完全相同一般。
iPad Air與iPad mini的整體效能趨於一致,等同說使用者不太需要再擔心硬體上的差異了。
iPad Air跟iPad mini的硬體差異幾乎不復存在的情況,採購建議也變得相對難以提供。

所以簡單來說,你要攜帶方便,犧牲的就是視覺的舒適程度,其實iPhone那麼受到爭論的原因也是糾結于此。

幸運的是,iPad Air跟iPad mini不需要像iPhone考量到真的一定要堅持單手持,只需要考量到使用情況為何即可。

iPad Air變得很輕也變得較窄一點,但是依舊是9.7吋的螢幕,攜帶的時候依舊會有感受到他的存在感,可是看起影片,做起事情來總是舒服許多。

而iPad mini的情況剛好相反,iPad mini比以前要厚一些些,厚度跟iPad Air一樣的厚,重量也比以前多了一些些,與iPad Air相僅差100多克,雖然只有100多克的差距,厚度也與iPad Air相差不多,但是7.9吋的身材優勢的確在行動力攜帶優於iPad Air.

以上的評論是在iPad Air及iPad mini硬體規格相同的情況下,只能做這樣的考慮了。

但是如果你三不五時才帶出門使用的話那當然iPad air是你最佳的選擇,若你非常希望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大螢幕的震撼那沒辦法,就算多那麼100克的iPad Air還是只能帶出門了;

反之,如果你知道iPad mini所有的東西幾乎跟iPad Air相同,只有閱讀上面或許得要有點遷就,行動力為主的消費者,那麼iPad mini才是王道。

另外螢幕控應該會選擇iPad mini,因為DPI與iPad Air相比,解析度一樣,尺寸竟然變小,這螢幕實在是太美好了。


再舉個情境,如果對於書籍尺寸需求,如常常看的如同Vogue的大本雜誌比較多的讀者,或許iPad Air會比iPad mini適合;反之,對於如文庫本或是小本小說呈現出來的視覺是可以接受的情況下,iPad mini又變成不錯的方案。
iPad mini已經是單手手持的幾乎是極限的程度,也就是單手拿得穩的極限了,在iPad Air上頭單手手持的重量平衡無法跟iPad mini retina一樣的舒服。
用視覺切入,若是在基本使用的情境下,閱覽數為內容的舒適度當然是iPad Air勝出。

因為兩台都很輕,體積重量略有差距。所以各位在這兩台只需要考量以下幾點:
1.包包是否放得下?這最簡單可是其實最重要。
2.瀏覽是否想要單手手持,或是使用情境總是需要單手手持? iPad mini的單手手持比較輕鬆,而儘管iPad Air不會如同iPad 3代4代一樣疲倦,但是因為單手手持體積需要平衡的關係,長時間仍很容易造成手腕上的疲累。
3.大螢幕的觀賞數位內容是否是有其需要?

至於一直沒有被汰換下來的iPad 2、第一代iPad mini甚至是iPhone 4S一直都是目標直指Android市場,若您的預算不是這樣的人,千萬不要省錢,因為效能會有一段不小的差別。
不過我大膽預測,就算是iPad 2仍然針對Android平板仍是有很大的競爭機會,當然這邊指的是低階的二、三線廠牌推出的Android平板。
iPad 2及初代iPad mini 是針對若要買Android的平板機種預算在6、7千元的消費者,看到貴上一點點卻頗精緻的iPad 2及iPad mini,我想可能心動轉購iPad系列也說不定。 
而高階幾種的Android其實也不會比蘋果便宜到哪裡,Android入門級的二、三線機種硬體,就算是2013規格的入門級Android也不見得整合的比iPad家族來的好。
所以如果讀者尚未購買平板,或許可以考慮購買iPad 2及iPad mini作為第一台平板電腦。

<2013 13吋/15吋MacBook Pro >
另外提到視網膜系列的MacBook Pro 13吋個人感覺不是要跟15吋的對打,反而是13吋的MacBook Air,最起碼2013年的MacBook Air不具備視網膜螢幕的情況下,如果有人現在問我要買這兩台那一台比較優,我反而會建議MacBook Pro 13吋 視網膜這一台喔!
除非您真的需要非常長時間的上網,不然目前整體效能而言,議MacBook Pro 13吋 視網膜應該是非常優異的表現。
至於永遠具備獨立顯卡的15吋 MacBook Pro已經就與其他的機種劃出了鮮明的境界了,反而是要跟iMac分眾,區分一個是行動工作室、另外一個是固定工作室的需求了。

<Mac Pro>
有錢買一台放在電腦桌上,上頭插ㄧ根玫瑰應該不錯。
或是中午的時候把便當放在上面溫一下、冬天的時候可以當作暖爐很不錯。(大誤)
我非常相信這一台的商業產值非常大,也希望各位購買的讀者可以靠它來賺更多的錢! 
當然你要哪來玩憤怒鳥也很好,請貼上照片讓其他讀者羨慕一下。XD

準備買的人請喊聲“有”!